马口鱼
马口鱼(学名:Opsariichthys bidens)俗称马口,隶属鲤形目,鲤科,鱼丹亚科,马口鱼属,在我国除青藏高原、新疆和台湾等地外,南至海南岛、北至黑龙江的东部江河中均有分布,其中浙江省内各水系中上游大小支流都有分布。
- 中文学名: 类高屏鱲
- 别名: 马口鱼、山鳡、桃花板、麻口
- 科属分类: 鲤科、马口鱼属
- 产地分布: 中国
- 饲养难度: 低
- 适宜水温: 22-26
- 酸碱度(PH): 6-7
- 硬度(GH): 4-8
- 繁殖方式: 卵生
- 体长: 10-20cm
马口鱼不仅繁殖力强、生长速度快,而且其肉味鲜美,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,但由于近年来捕捞强度过大和生态环境改变,瓯江流域的马口鱼野生资源已十分稀缺。马口鱼脂肪中人体必需脂肪酸含量丰富,尤其是DHA,其含量高达20.72%,这在其他鱼类中是很少见的,EPA含量7.34%相对也较高。
外形特征
体延长,侧扁,银灰带红色,具蓝色横纹,头后隆起,尾柄较细,腹部圆,头大且圆,吻短,稍宽,端部略尖。口裂宽大,端位,向下倾斜。口大,上下颌边缘凹凸。上颔两侧边缘各有1个缺口,正好为下颔的突出物所嵌,形似马口,故名“马口鱼”。口角具1对短须,眼较小,鳞细密,背鳍短小,胸鳍长,腹鳍短小,臀鳍发达,尾鳍深叉。背部灰褐色,腹部灰白,体中轴有蓝黑色纵纹,生殖期雄鱼头下侧、胸腹鳍及腹部均呈橙红色。
生活习性
马口鱼属于溪流性小型鱼类,在自然环境中多生活在水温较低的山涧溪流中,有水流和水草的水体中上层,对水质要求较高。马口鱼游动敏捷、善跳跃,非常贪食,为偏肉食的杂食性鱼类,以水体中的小鱼和水生昆虫等为食,虽然以肉食为主,但在食物不足时也可摄食草籽、树籽、水藻及商品饲料等。因此在马口鱼养殖中,完全可以用人工配合饲料驯化养殖。